图1 形状记忆金属制作的末端操作器
3. 静电驱动器
图2是一个带有电阻器移动子的三相静电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2 三相静电驱动器工作原理
这种执行器有下列特征:
(1) 因为移动子中没有电极, 所以不必确定与定子的相对位置, 定子电极的间距可以非常小。
(2) 因为驱动时会产生浮力,所以摩擦力小,在停止时由于存在着吸引力和摩擦力, 因此可以获得比较大的保持力。
(3) 因为构造简单, 所以可以实现以薄膜为基础的大面积多层化结构。
基于上述各点, 把这种执行器作为实现人工筋肉的一种方法, 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4. 超声波电机
超声波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用超声波激励弹性体定子,使其表面形成椭圆运动, 由于其上与转子(或滑块)接触, 在摩擦的作用下转子获得推力输出。如图2.78所示, 可以认为定子按照角频率ω0,进行超声波振动, 在预压W作用下, 转子被推动。
超声波电机的负载特性与DC电机相似, 相对于负载增加, 转速有垂直下降的趋势,将超声波电机与DC电机进行比较, 它的特点有: ① 可望达到低速、 高效率; ② 同样的尺寸, 能得到大的转矩; ③ 能保持大转矩; ④ 无电磁噪声; ⑤ 易控制; ⑤ 外形的自由度大等。
驱动传动方式的应用
1. Movemaster EX RV-M1的驱动传动
图4 为三菱装配机器人Movemaster EX RV-M1的驱动传动简图。
该机器人采用电动方式驱动, 有5个自由度, 分别为腰部旋转、肩部旋转、肘部的转动、手腕的俯仰与翻转。各关节均由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其中,腰部旋转部分与腕关节的翻转为直接驱动。为了减小惯性矩,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俯仰都采用同步带传动。实验室常用的末端操作器(在零件装配时有开闭动作)采用直流电机驱动。
图4 三菱装配机器人内部结构简图
1) 腰部转动(J1轴)
(1) 腰部(J1轴)由基座内的电机①和调谐齿轮②驱动。
(2) J1轴限位(极限)开关③装在基座顶部。
2) 肩部(J2轴)旋转
(1) 肩部(J2轴)由肩关节处的调谐齿轮⑥驱动, 由连接在J2轴电机④上的同步带⑤带动旋转。
(2) 电磁制动闸⑦装在调谐齿轮⑥的输入轴上, 以防止断电时肩部由于自重而下转。
(3) J2轴限位开关⑧装在肩壳内上臂处。
3) 肘部伸展(J3轴)
(1) J3轴电机⑨的转动由同步带B10传送至调谐齿轮B21。
(2) 调谐齿轮B21上J3轴输出轴的转动由J3轴的驱动连杆传送至肘部的轴上,从而带动前臂伸展。
(3) 电磁制动闸B12装在调谐齿轮B21的输入轴上。
(4) J3轴限位开关B13安装在肩壳内上臂处。
4) 腕部俯仰(J4轴)
(1) J4轴的电机B14安装在前臂内。J4轴同步带B15将该电机的转动传送到调谐齿轮B16上,从而带动腕壳旋转。
(2) J4轴的限位开关B17安装在前臂下侧。
5) 腕部转动(J5轴)
(1) J5轴电机B18和J5轴调谐齿轮B19安装在腕壳内的同一轴上, 由它们带动手爪安装法兰旋转。
(2) J5轴的限位开关B20安装在前臂下。
2. PUMA 562机器人传动
PUMA 562机器人有6个自由度, 其传动方式如图5所示。由图可看出:
电机1通过两对齿轮Z1、 Z2、 Z3、 Z4传动带动立柱回转。
电机2通过联轴器、 一对圆锥齿轮Z5、 Z6和一对圆柱齿轮Z7、 Z8带动齿轮Z9, 齿轮Z9绕与立柱固联的齿轮Z10转动, 于是形成了大臂相对于立柱的回转。
电机3通过两个联轴器和一对圆锥齿轮Z1、 Z2、 两对圆柱齿轮Z13、 Z14, Z15、 Z16(Z16固联于小臂上)驱动小臂相对于大臂回转。
图5 PUMA 562机器人的传动示意图
电机4先通过一对圆柱齿轮Z17、 Z18、 两个联轴器和另一对圆柱齿轮Z19、Z20(Z20固联于手腕的套筒上)驱动手腕相对于小臂回转。
电机5通过联轴器、 一对圆柱齿轮Z21、 Z22、一对圆锥齿轮Z23、 Z24(Z24固联于手腕的球壳上)驱动手腕相对于小臂(亦即相对于手腕的套筒)摆动。
电机6通过联轴器、 两对圆锥齿轮Z25、 Z26, Z27、 Z28和一对圆柱齿轮Z29、 Z30驱动机器人的机械接口(法兰盘)相对于手腕的球壳回转。
欢迎光临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爱好者论坛 (http://www.robot-ai.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