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inson 发表于 2015-10-17 21:13:42

盘点全球“厮杀”进机器人行业的互联网巨头

本帖最后由 morinson 于 2016-12-18 23:05 编辑

盘点全球“厮杀”进机器人行业的互联网巨头
2015-10-16 15:08:39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作为科技新秀的机器人产业,正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一些机器人生产以外的企业看到了机器人产业强势的发展苗头,都纷纷投资布局。今年前三季度以来,全球的互联网巨头携带他们的智能机器人轮番登场,十分夺人耳目。
  在百度9月8日的“2015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宣布推出百度智能机器人助手“度秘”,消息一出迅速刷爆朋友圈。同月10日,腾讯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写的一篇名为《8月CPI同比上涨2.0%创12个月新高》的新闻稿,一时间也引起了业界的热议,成为了大众的焦点。其实早在今年七夕当天,微软的第三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就与微信言归于好,强势回归。
  在互联网界自2014年以来,巨头们对智能机器人的关注和投入较之前都要猛烈。先是有谷歌、微软、苹果、英特尔及百度等众多全球互联网巨头加速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卡位布局,仿若一场来自互联网巨头们的机器人争夺战。这不仅让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此同时虚拟机器人的概念进入了大家的视线,为互联网的又一次飞跃埋下了伏笔。互联网巨头们此番行动也给沉寂多时的智能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新的拐点。结合各互联网企业布局机器人的相关动作、进展及受热度为大家盘点出了以下十家全球抢先“厮杀”进机器人行业的互联网企业。(注:排名不分先后)
  国内
  1. 阿里巴巴
  2015年6月18日下午,阿里巴巴联合富士康在日本宣布,将向日本软银(SoftBank)旗下的机器人公司SBRH分别战略注资145亿日元(约合7.32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富士康将分别持有后者20%的股份,软银则持有60%的股份。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国内的一片热议。有钱且任性的马云也加码机器人了,这不得不说是机器人行业的又一大事件。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日本软银在2012年年初收购了Aldebaran,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SoftBank Robotics Holdings),简称SBRH。此后,伴随着后者一系列投资和并购,SBRH在表情传感技术等人工智能领域进展颇多。2014年6月,SBRH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识别情绪的仿人形机器人Pepper,并于今年2月正式在日本面向开发者销售。
  相比于机器人制造,阿里巴巴的优势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而对于人工智能来说,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是连接机器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支撑。
  对阿里巴巴而言,其布局区域早已远远不只是在电商领域。不论是金融服务还是医疗健康,都有Pepper这类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此外,由于日本软银还在考虑将SBRH的产品在中国等海外市场推广,拥有大量资源的阿里巴巴接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通过投资SBRH,阿里巴巴得以建立起机器人产业的通路,并在机器视觉、语音解析、家庭智能控制、智能网络安全等方面与SBRH建立研究合作和沟通机制,帮助其在智能家居方面基础技术的积累和扩展。
  2.百度
  2015年9月8日,在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宣布重磅推出“小度机器人”,这个集合新一代搜索、语音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未来科技”的机器人,将以“度秘”(duer)的身份出现。李彦宏还宣布,“度秘”不仅免费,还会开放给所有的APP,并可嵌入到各种智能设备当中,未来“度秘”将无处不在。
  度秘与Siri、Magic不同,它将智能、服务合二为一,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百度3600行的繁荣生态结合,度秘的定位是专业、实用、功能强大。李彦宏透露,“三大基石”炼成度秘超级秘书——连接3600行实现服务接入、全网数据挖掘支撑服务索引、智能交互完成服务满足。
  目前,“度秘”主要是内嵌在手机百度、百度地图、百度糯米等百度系的APP当中,但李彦宏表示,就好像在PC时代,任何一个网站都可以放一个百度的搜索框一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APP和各种智能设备只要愿意,都可以免费接入“度秘”,神奇、强大的“度秘”可以帮助合作伙伴们,共同为用户提供过去无法想象的崭新体验。
  早在今年6月份,高考结束后“百小度机器人”一度成为报考“神器”。通过大数据挖掘与智能化分析,小度机器人像人一样学习、思考,将搜索数据与个性化需求相匹配,解决考生报考信息缺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高分低报、低分陪榜、专业被调剂等失策的可能性,为考生提供有效指导。
  智能化的小度机器人代表了搜索引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未来,搜索引擎将不会在像现在这样提供如此巨量的信息,而是尽量返回用户最为需要的内容。
  除了虚拟机器人外,百度联合海尔、华为还在8月下旬正式发布了一款智能机器人“哇哦”。另据消息称,百度也欲布局医疗机器人领域。
  综上所述,可见,百度在机器人方面动作频繁,不管是虚拟机器人还是实体机器人均是其发展的目标。或许未来百度会成为第二个谷歌,也不是没有可能。
  3.腾讯
  2015年9月10日,所有媒体都在报道8月CPI数据,在腾讯财经《8月CPI同比上涨2% 创12个月新高》一文的最后竟出现了这样一段话:“本文来源:Dreamwriter,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据报道消息称,写稿机器人不仅可对核心数据进行梳理,还可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
  尽管目前该机器人只能撰写消息类稿件,诸如深度、人物类题材还无法胜任,但因其属于批量生产类型,每天可完成百篇稿件,在稿件数量上“完胜”单兵作战的记者。不仅数量能够取胜,在写稿基本功之一的找资料方面,智能机器人也是一把好手。企业网D1Net数据部经理赵晓勤指出,写稿机器人运作的基础是UGC(用户生产内容),而机器人撰稿的过程是连接无数用户“大脑”的体现。快速收集信息并输出分析的优势,使其得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思考”。
  腾讯写稿机器人已为新闻业的颠覆拉开了序幕。可以预见,未来写稿机器人将分担记者和编辑更多的工作。
  其实早在8月下旬,腾讯就曾正式公布了其首款智能娱乐产品——微宝智能球型机器人。微宝智能球型机器人硬件由美国研发商Sphero提供支持,在沿用原有Sphero 2.0产品技术解决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升级。如将原本的蓝牙2.0升级成蓝牙BLE 4.0,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将繁琐复杂的连接操作修改为触碰式连接。启用蓝牙连接后,用户只需用手机轻轻触碰一下智能球型机器人,即可连接完毕。
  腾讯在机器人产业的动作还远不止这些。还有上文提到的与微软机器人小冰的合作等也昭示着腾讯在机器人产业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与发展。
  国外
  4. 谷歌
  从2013年起,谷歌以一口气之势“吞并”了8家软件密集型的机器人公司。这一举动不仅让这家搜索引擎的互联网巨头披上“机器人制造商”的外衣,同时也使其成为了互联网在智能机器人行业并购潮中的第一家。
  数据截止到目前为止,谷歌收购一共收购了9家跟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分别是: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Bot & Dolly、DeepMind、 Holomni、美国工业知觉公司(Industrial Perception)、Meka、红木机器人公司(Redwood Robotics)、Schaft以及Autofuss。
  说到谷歌,其实就不得不提到它的“Moonshot项目”。所谓“Moonshot项目”指的是谷歌内部那些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甚至会被人们认作是“疯狂计划”的项目。如,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无线网络气球等均属于这一项目范畴。而且,这一项目团队正是由曾经一手打造出了Android系统的“Android之父”安迪-鲁宾(Andy Rubin)所带领。
  历时两年,拥有超强大机器人企业阵容的谷歌开始不断向外界展示其最新成果。其中,谷歌欲打造机器人军团的猜测成为舆论焦点。据悉,谷歌已经成功申请一项新的专利,这套“计算机系统”通过云技术帮助,允许用户同时为多个机器人分配任务。许多人据此推测,谷歌正打造机器人军团。
  此外,2015年2月份,谷歌在YouTube上传了最新的Spot的机器狗的视频,Spot拥有四条液压动力躯干和传感器的头部,让Spot自动分析并导航地面情况,可以在坎坷凹凸的地面上平稳的四肢着地行走,甚至还可以爬上斜坡。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正不断将最新的机器人研究成果拓展到实际应用中。2015年3月份,谷歌宣布与美国医疗保健巨头强生建立合作,联手开发可实行锁孔手术的新式机器人技术。
  5.微软
  其实在互联网巨头中,微软对机器人市场的嗅觉无疑是最为灵敏的。因为早在2006年,微软公司就已披露了其正在开发的一种机器人软件,并指明当时的机器人市场犹如20年前的个人电脑市场,正处在快速增长的前夕,蕴涵着巨大商机。
  2014年5月末,微软在北京举行了一场高调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虚拟机器人小冰进驻微信圈。相声演员于谦和“奶茶妹妹”章泽天的到来,给小冰提升了不少人气。发布会当天,原计划一周公测期被领走的10万个小冰账号,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被哄抢一空。要领养的人源源不断地涌来,以至于不得不规定按照排队顺序领养小冰。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三天时间,微信平台宣布封杀了小冰。微软发表声明:“我们太天真了,以为腾讯会视用户为上帝。腾讯以微信中出现一些假冒小冰为借口,在未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将所有小冰杀死。”而腾讯马上“回击”微软称,该产品涉及模拟用户操作、诱导用户拉群、批量注册垃圾账号等影响平台规则和用户体验的违规行为,并很快在微信平台封杀了小冰。
  时隔一年,2015年8月份,微软第三代小冰上线,并宣布与微信言归于好,小冰作为公号重返微信平台。无疑此次腾讯低头、微软发力小冰都是对未来人工智能的一次赌注。同时也可以看出,目前谷歌、IBM等国际IT巨头纷纷抢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腾讯和微软的布局是力图掌握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的主动权。
  6. 亚马逊
  近几年来,作为全球电商巨头的亚马逊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物流和仓储方面下了大功夫。为降低订单成本和提升快递速度,亚马逊已经在接近城市的地区建设大量的仓储中心。不过,这些工作都集中在运送方面,Kiva机器人则可以提高仓储中心的工作效率,而在这个领域,人为差错仍占据很大比重。
  亚马逊在2012年以7.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自动化物流提供商Kiva的机器人仓储业务,而现在这家公司正在准备展示其投资成果。
  亚马逊在“网购星期一”公布了有关其第八代履约中心的信息,这些履约中心配备了Kiva机器人从事业务活动。目前,亚马逊在全美10家新的履约中心配备了1.5万台Kiva机器人。此外,亚马逊还展示了Robo-Stow,这是世界上现有的最大机械臂之一,能搬动数量庞大的库存产品。
  亚马逊称,新的履约中心还配备了最新视觉系统,可在最少30分钟内接收一整拖车的库存,而相比之下以前需要几个小时。新的系统还包含了新的图表引导计算机系统,目的是帮助人类员工履行客户订单。
  7.Naver
  来自韩国的搜索网站Naver开始进军硬件领域,其瞄准的是时下大热的机器人和无人驾驶领域。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搜索网站Naver于2015年9月14日宣布正式进军硬件领域,欲将自1999年创立后积累的软件实力向硬件平台扩张。为此,Naver发布了“蓝色计划”,未来五年间将向机器人技术、移动技术和智能家庭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技术领域投资1千亿韩元。此计划是由Naver的技术研究所Naver Labs负责推进。2013年成立的Naver Labs是Naver为持续进行技术革新而设立。
  计划显示,Naver将会在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环保汽车、智能家庭和健康管理等未来商用化机器上加入自己的深度学习和语音识别等技术。如果成功,Naver将可摆脱搜索网站的界限,根据不同情况提供与个性化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
  8. Facebook
  拥有全球14亿用户的社交巨头Facebook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主要围绕着其用户的社交关系和社交信息来展开。在2015年6月2日,Facebook在法国首都巴黎开设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正式成立。该实验室将致力于自动语音处理、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长期研发。
  事实上,巴黎人工智能实验室是脸书公司继在美国门洛帕克和纽约之后开设的第三个专攻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中心,也是该公司在海外成立的首个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
  脸书首席技术官迈克?施罗普弗向媒体表示,之所以选择巴黎是因为这里是欧洲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领域顶尖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
  同年8月,Facebook Research团队的成员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即Facebook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可以根据学习到的大量图片,以及图片内物体外观去生成照片。这一模式类似于人类对可感知对象的学习。例如,如果你曾看过一架飞机,那么也会很容易辨认出其他飞机。
  9.英特尔
  尽管英特尔可能已经错过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但其在可穿戴设备和机器人领域确乎是走在前列的。早在2014年,英特尔的“Jimmy”白色3D 打印人形机器人就已正式亮相。该机器人能够走路,识别人的语音并且和人交谈、跳舞,以及发推。
  据了解,采用开源软件的Jimmy两周就被制作出来,它搭载英特尔PC级处理器。至于机器人工具计划,英特尔将采用更小但更便宜的Edison电脑,其芯片专为物联网设备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特尔2015年的IDF技术讲座上,英特尔表示了其今年将会全面进军智能互联技术与设备的愿景。2014年,中国企业成为了英特尔最大的合作伙伴,英特尔计划投资一亿元在中国成立专项基金,投入2014年成立的“智能设备创新中心”。
  英特尔CEO科再奇称,目前英特尔已经在中国投出了3700万美元创新基金,包括乐蛙等中国企业成为受益者。今年一月份的CES大会上,英特尔就发布了自己的可穿戴模块Curie,已经昭示了英特尔2015年进军智能可穿戴的决心。在IDF技术讲座上,英特尔现场演示了使用Curie芯片的智能手腕控制微型机器人,并表示Curie芯片支持端到端的开发平台,并已经与很多中国创客公司商讨合作创新。
  10. Uber
  Uber是美国一打车应用服务公司。Uber进军机器人的消息始于其挖走了卡耐基梅隆大学掌管的美国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40多名研究人员。据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2月,Uber在匹兹堡建立起自己的前沿技术中心(Advanced Technologies Center ),继续扩张势力版图,进军机器人领域。可见叫车服务已满足不了Uber的野心。
  Uber在其博客上发布了一个帖子,简述了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合作。该消息称,Uber将聘请来自该大学和附属它的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的超过50名资深科学家。卡耐基梅隆大学曾研制出美国火星漫游车。
  Uber将在这个研究室开发核心技术、车辆和配套的基础设施。该公司已经雇佣了一些员工,给他们配备了软件,投资几十万美元给第三方工程工作站。
  Uber的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曾经说过,他们将用自动驾驶汽车代替人工司机。该公司在匹兹堡建立实验室的决定意义重大,它靠近卡耐基梅隆大学,远离硅谷增加了保密性。
  总结
  互联网巨头们在机器人行业的布局,无疑为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可以说是互联网一次质的飞跃。互联网的加盟也给机器人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源泉,同时也给未来的互联网和机器人行业以无限的可能。不管是虚拟的还是实体的机器人,我们都希望这些机器人未来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最后且希望互联网携手机器人能够走得更远更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盘点全球“厮杀”进机器人行业的互联网巨头